开发笔记📐 发现👽 人物👮 趣闻💦
我们的孤独感到底从哪里来 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角度看孤独

我们的孤独感到底从哪里来 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角度看孤独
2018-06-30 14:58:53   点击:

不同的人不同的孤独。

被排挤的孩子会因为缺少朋友而暗自神伤;领袖会因为理念不被理解而痛苦纠结;教师也可能会因为乏味的日复一日而感到无趣甚至抑郁。

你的孤独从哪里来。

人性的脆弱其中一个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。我们可能做的事情,不一定是嘴上说的;我们嘴上说的,可能不一定是心里想的;我们心里想的,可能最开始就没准备让别人了解。“我”是如此,别人也是如此。

更可怕的是,我们很容易因为这种缺失而隔绝自己。社会性隔绝本是常态,但是它非常容易造成个体的情绪性隔绝,而它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“不对称性”和“隔绝”感知。

读书的时候,有一个女生,从最开始的开朗爱笑,到后来成为被集体“霸凌”的对象,到被迫转学的往事,而今想起仍旧心生寒意。

感受这种东西,有些裂痕而一旦出现,不是一个“热心”二字就可以解决的。

很多现象都可以找到“外界环境”的源头,但是“心结”和“壁垒”,总归是自己给自己建立的。

解铃还需系铃人,古人诚不我欺。

孤独本身并不可怕,也不丢人。

 

孤独的三个特征

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。自身需求的外界反馈无法得到满足,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。

环境因素,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都有之。孤独有很多种,但是它们又有着类似的共性。

社会的:它的产生一定是建立在与环境和社会的交互中。

主观感受并非客观被孤立的:可能一个在集体中非常受欢迎的人,还是会感觉孤独。反之亦存在。

令人不快的:这种感受大部分情况下,不会给人带来“好”的感受。

这三点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孤独的真实性。

举几个例子:

某某老先生可能一个人呆着很难受,出门看个花就很开心了,那这多半和孤独没什么关系,只是无聊罢了——说不定他还不乐意被打扰;

又或者很多人都觉得某某人孤僻,不喜欢言谈,不喜欢集体聚会,但是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到两个挚友——如果你非要拉着他融入某个圈子,那可有点自讨没趣;

再比如有的人内向或者喜欢钻研学术,经常一个人呆着其实还挺快乐的——你非得找他大谈特谈孤独和心理学,可能会被扫地出门。

以上举例均为临时捏造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- -

希望能帮助朋友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孤独感。

 

本我的孤独,从依赖开始说起

本我在潜意识的层面,很多时候,它代表的可能是我们的基因、反射弧以及里人格。本我产生的孤独感,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有深刻体会的。

从依赖感开始说起。拿依赖感来举例子,是因为它非常容易造成孤独的感觉,而我们应该对此都有所体会。

刚刚被赶出家门去挑战草原的雏豹,形单影只却不能回头;忠犬八公,主人离世,备感无助;养的小动物衰老死亡,主人在屋里总会感觉“少”了什么。

依赖感的缺失,真的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。

心理学认为,人类是群居动物,对一个群体或者个人产生很强的热爱感情,进而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。

有的时候依赖就是这么简单,你只需要它存在你的世界里。而当缺少它,那种难受的感觉并不需要你如何思考,如何明白——这种感受深藏在意识深处,却不需要你有什么准备。

依赖感、归属感、接纳感,这些渴望得到的感觉都会藏在习惯里。我们渴望亲密、渴望被在意、渴望各种各样的情感。

简单来说,这种孤独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——不是指不自知,而是自己并不了解它从何而来,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它。

这是每个人长大的必修课。 它们并不罪恶,但是却和欲望一样原始。

因为缺少渴望的某种感觉造成的孤独,我把它叫做“本我的孤独”。在这里要学会的是思考和控制。更多时候这一点我们其实不必过分担心,因为现实自然而然就会教会绝大多数人。

毕竟我们自以为重要的人或者东西,很多时候真的没有义务为某个个体而存在。

我们会因此得到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方式,如果一个人在与自我相处时也不感受到寂寞无聊的时候,那么他就已经能战胜孤独。要战胜孤独首先要学会是与自我相处,找到自我自在相处的方式,需要更多的去习惯依赖自己的理性思考,而不是依赖某些执念过活。

对于这种孤独,难得就是拿出理性,战胜感受。

人无敬畏之心则不可期。有所畏惧并不丢人,更难得的是被恐惧占据的时候,还是能做出挑战的决心。

释放感受,挑战又或者宣泄,感受一旦变得合理化,放下就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

自我的孤独,你是自负还是自卑

自我在某些角度是相当理性的。因为它有目的,讲逻辑。如果说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,无非就是目的可能有瑕疵,或者对人、事、物的判断存在误差,导致逻辑立场甚至逻辑本身出现问题。

自我的孤独往往来自于此。最经典的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不足——自卑 OR 自负。

自卑和自负并不是绝对的对立面,这两种误差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。我们的潜意识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,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觉。两者统一的点在于都建立在“自我意识”过强之上,过于渴望得到预期的反馈,又或者过于担忧“弱点”被暴露。对环境的希冀和对自我的评价之间的落差,造成了滚雪球的效果。

越是敏感,就越容易感知到外界因素的变化。

这种孤独更多来自“感受”到“思考”的过程中。对这个世界的误解不一而足,通往山巅的路上难免辛苦甚至受伤,但不能因此就不承认山顶的风光。任由情绪的雪球越滚越大而浑然不觉,一旦催生到某个冰点,它就会让人逃进死胡同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自己的热情由自己掌握,环境的因素再多,我们能做的只是从自己开始。

人心造化自有劫数,找到自己脆弱的地方,从心态和能力上去征服自己。

成熟的标志,是有承担大部分责任,让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勇气。

所有的原因都是此时此刻貌似合理的理由,但是看得更多,走的更远,这些理由就会退化和不重要。

真正的了解自己并不容易。试想如果自己眼里的自己都不那么真实,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了解呢。

 

超我的孤独,缺乏希望

谁也不知道活到现在,自己究竟经历多少事情,又长大了多少,那条河自己淌过,哪条路运气不赖跳了龙门。有的人能够独立到很少被感情牵动,可是别人的一句评判就会让他无所适从;有的人可能截然相反,他们很清楚自己应该如何作为,但是却无法忍受独处——这三种孤独之间确实没有严格的递进关系。

超我的孤独感,倒不是指“独孤求败”这种高大上的境界,更接近无趣带来的孤独感。这种孤独已经不是某个个体带来的期望逆差,而是一整套体系带来的感受。

往大了说,它就像是孩子知晓了死亡,创业者看到了团队的未来,程序员看到了AI的尽头,宇宙学家看到了幻灭。

不过它不止局限于与神、生存或者真理作斗争。它同样可能存在于任何人心中:一个需要照顾家庭的中年人,辛辛苦苦朝九晚六做着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事情——然而他知道必须这样活下去,也只能这样活下去。倒谈不上绝望,但是只要想起这样的生活,那种被世界遗弃的孤独感可能就会让人绝望。

这种孤独感的社会性在于,它不像本我和自我的孤独,他们可能是某些社会需要没有得到满足,但是运气好,是有可能被满足的——而这种孤独感,是看清现实之后无能为力的孤独,因为不是没有人愿意满足——而是压根就知道,没有谁会帮自己搞定。

当然,如果在这种情况下,绝望或者愤世嫉俗,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。而如果在超我中出现了“无趣”的内涵,孤独可能就已经在我们身边。

其实说放下、说奉献,讲的轻巧,做起来确实不容易。

很多时候听多了“从改变自己开始”,事实上这很难。对于这种相当现实的孤独感来说,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。如果说能做什么,还是要看得开,或者说破我执。

驱除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。经验告诉我们,往往想让自己做出超水平的举动,首先有一个放松和无压力的环境反而更重要。吵架或者有脾气的时候,自己的脑袋是不靠谱的,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——不如换个环境让自己找到新的感受。

如果真的有解决不了和注定,那也不是我们该担忧的问题,没必要过分的挑战自己或者自责。咱们的肉体和精神在很多时候很健全,但是它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靠。追求挑战固然是好事——挑战自己的人性,那就过于自负了。如果说我们生为蝼蚁,可能天生就有蝼蚁的觉悟。作为一个人活下去,也没有什么不同。

毕竟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不一定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为什么这么做。明白情绪和感受的机理,适当的时候接受自己的机能限制,在合适的时候让自己平静或者放松,磨刀不误砍柴工,这是常理。这里可以看看:合理星人是如何欺骗自己的

很多鸡汤把问题都归咎于个人的自制和责任,其实也不能凡事都用这一套。过分自责也会让人陷入超我的孤独之中。好比说自制力,其实自制很多时候只限于一时,如果想要长期的自控,没有一个强大的“愿念” 作为动力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与其自责自制力不足,不如放松放松,平心静气的找一找自己的动力,分析透彻对自己而言应该如何付出和想要得到什么回报。

 

本文非专业,仅供参考。希望有益。

想写这么一篇文章很久了,孤独感这种东西,对我而言,从最开始的矫情一步步变成了习惯,甚至忘记,这个过程中自我认知的客观化、精神状态的充实度都有所改良。个体本就是孤独的——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孤独的感受,孤独感和孤独的根由都是常理,那并不丢人。它并非洪荒猛兽,也不必顾影自怜。

看到网上有很多各种各样关于孤独的言论和判断标准,很容易产生委屈共鸣,但是老就觉得并没有那么非黑即白。这容易造成一种误会,很可能会让“正常人”感觉自己“不正常”,也算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罢。

 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eadnine.com/sometimes/2018/0630/327.html</a>

孤独 自我 本我 超我

上一篇:写给自己:我们都只是“合理星”人 忠于过程忘却前因后果
下一篇:斩尘缘:真相就在那里 修己是质变的源头